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传传媒久久久爱-亚洲免费一-亚洲精品日韩av专区

 
服務熱線:
www.cdzch168.com.c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2016年國家和自治區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政
來源:新疆農業廳 | 作者:鑫昊瑞祥 | 發布時間: 2016-08-10 | 5564 次瀏覽 | 分享到:
 1.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
 
      為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2015年,國家啟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將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自治區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將農作物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存量的80%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用于耕地地力保護,20%通過農業信貸擔保貸款方式,為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風險補貼。2016年國家已撥付新疆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近23.6億元。
  
2.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6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施,補貼對象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方式實行自主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補貼標準由省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按規定確定,不允許對省內外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實行差別對待。一般機具的中央財政資金單機補貼額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2016年中央安排新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8億元。
 
3.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2016年農業部、財政部繼續在包括新疆在內的17個省(市、區)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報廢補貼機具種類是已在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登記,并達到報廢標準或超過報廢年限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4.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6年國家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包括新疆)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2016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格每公斤2.36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變。
 
5.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
 
      為更有效地發揮市場作用和保護農民利益,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和現階段發展要求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2014年國家啟動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水平時,由中央財政向生產者提供補貼。2016年國家繼續深入推進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棉花目標價格定為每噸18600元。
 
6.糧棉油糖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15億元資金支持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模式攻關,其中,安排新疆4000萬元在6個糧食縣、4個棉花縣開展高產高效創建。在創建內容上,一是圍繞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提升等方面,示范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二是針對分區域分作物的資源瓶頸、技術瓶頸、效益瓶頸,組織開展試驗試點和聯合攻關。三是依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7.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以“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為理念,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糧食、蔬菜和果樹等作物為重點,根據不同區域土壤類型和作物布局,選擇有代表性的重點縣(場、單位),做好土壤檢測和肥效驗證等工作。并創新實施方式,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農化服務組織,集中連片整體實施,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提質增效,著力提升科學施肥水平。2016年,農業部安排新疆13個縣實施測土配方項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要達到90%以上,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顯著提高,配方肥推廣面積和數量實現“雙增”。
 
8.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
 
      2016年國家繼續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化創建,重點是在強基礎、提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在蔬菜、水果、茶葉優勢區域集中連片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過程中,與老果(茶)園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等項目實施緊密結合,緊緊圍繞提高產品質量和產業素質,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高標準、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和標準化示范區。今后,在園藝作物標準化創建項目的資金安排上,將加大對種植大戶、專業化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適度規模化生產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園藝作物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
 
9.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
 
      2016年,農業部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要求,以用肥量大的玉米、蔬菜、水果等作物為重點,選擇一批重點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試點。一是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依托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示范帶動農戶采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進農機農藝結合改進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二是大力推動配方肥到田。開展農企合作推廣配方肥活動,探索實施配方肥、有機肥到田補貼,推動配方肥、有機肥和高效新型肥料進村入戶到田,優化肥料使用結構。三是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支持社會化農化服務組織開展科學施肥服務,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
 
10.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在全國部分縣(場、單位),開展耕地質量建設試點。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綜合施策的原則,推廣應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技術模式。一是退化耕地綜合治理。重點是南方土壤酸化(包括潛育化)和北方土壤鹽漬化的綜合治理。施用石灰和土壤調理劑,開展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等。二是污染耕地阻控修復。重點是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和白色(殘膜)污染防控。施用石灰和土壤調理劑調酸鈍化重金屬,開展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等。三是土壤肥力保護提升。重點是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
 
11.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
 
      2014年,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7號),進一步完善了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一是將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范圍。在原有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基礎上,明確“配套設施用地”為設施農用地。將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包括晾曬場、糧食烘干設施、糧食和農資臨時存放場所、大型農機具臨時存放場所等設施用地按照農用地管理。二是將設施農用地由“審核制”改為“備案制”。設施農用地實行備案制管理,細化用地原則、標準和規模等規定,強化鄉鎮、縣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農業部門監管職責。三是細化設施農用地管理要求。明確設施農用地占用耕地不需補充耕地,使用后復墾,解決了“占一補一”難題。鼓勵地方政府統一建設公用設施,提高農用設施利用效率。對于非農建設占用設施農用地的,應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并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規定。
 
12.優質高效農業項目扶持政策
 
      2016年,自治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實施優質高效農業項目,以項目為抓手,加快轉變全區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種植業結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增強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能力,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項目重點方向:一是糧棉產業高效發展。支持優質(綠色、有機)小麥示范基地建設,支持棉花優良品種(一區一種)、高效栽培技術示范,實施定單定式的生產模式,推進機械化采棉工作,支持建立玉米糧改飼示范基地,依托企業建立制種村、制種鄉試點工作。二是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支持高標準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南疆依托設施農業實訓基地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支持老舊溫室維修改造,配套生產設備,提高大棚使用效率。三是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從引進優良品種、先進生產技術、加工倉儲到品牌創建、包裝上市等一體化項目。支持建設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特色油料、精品甜瓜、加工類蔬菜、芳香植物、中醫藥民族藥材及其它區域特色作物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四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以合作社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創新,發展直供直銷、電子商務、嘗試直銷配送、會員制消費、認購式銷售,實現產業業態創新。五是新技術試驗示范。支持開展農業集成綠色技術團隊建設、開展集成技術應用試驗示范,高產栽培模式技術試驗示范;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體制機制創新示范,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生態循環模式試驗示范等其他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工作。支持建立核心示范區,開展農業新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工作。
 
13.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2016年,國家繼續推進種業體制改革,強化種業政策支持,促進現代種業發展。一是深入推進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研究出臺種業領域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指導性文件,通過探索實踐科研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政策機制,激發創新活力,釋放創新潛能,促進科研人員依法有序向企業流動,推動我國種業創新驅動發展和種業強國建設。二是推進現代種業工程建設。建設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利用體系、品種審定試驗體系、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以及品種登記及認證測試能力建設,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提升育種創新能力。三是繼續實施中央財政對國家制種大縣(含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大縣)獎勵政策。采取擇優滾動支持的方式加大獎補力度,支持制種產業發展。2016年自治區財政安排2000萬元專項支持現代種業發展。
 
14.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
 
      2014年,國家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2015年,農業部認定了首批10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試點單位,中央財政安排每個創建試點縣100萬元、每個創建試點市150萬元的財政補助資金。2016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將逐步擴大創建范圍,力爭5年內基本覆蓋“菜籃子”產品主產縣,同時提升創建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做到“五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綠色化、經營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監管法治化),“五個率先”(率先實現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建立、率先實現規模基地標準化生產全覆蓋、率先實現從田頭到市場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率先實現主要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率先實現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檔案全建立),成為標準化生產和依法監管的樣板區。
 
15.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9億元用于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在2015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扶持重點,向優勢產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老少邊窮地區傾斜,在包括新疆和新疆建設兵團在內的部分省(區)開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干房等三大類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2016年,自治區黨委繼續將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投入4.9億元在全疆范圍新建熱烘干房3500座,冷藏庫2000座。
 
    16.南疆四地州庭院經濟補助政策
 
      為改變南疆四地州農民增收難度大、途徑少的現狀,自治區2015年開展了南疆庭院經濟發展試點,2016年,繼續安排9400萬元實施南疆四地州庭院經濟項目,以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為目標,帶動貧困戶大力發展庭院設施農業、庭院種植、養殖和加工等。主要支持貧困農牧民利用“方寸地”發展庭院種植業,建設小型溫室、大棚、小拱棚,面積約50-60平米。采用加溫、有機無土栽培、水培、節水噴灌等技術,種植一些投入產出比、附加值高的農作物;兼顧支持貧困農牧民在庭院內建設50-60平米左右的禽舍棚圈,開展經營活動,飼養農畜、家禽及珍稀動物等;支持貧困農牧民以庭院經濟為平臺,從事手工藝加工生產。
 
17.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業部將積極推動落實《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精神,主要包括改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村基礎服務設施,鼓勵建設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閑農業專業村和休閑農業園;鼓勵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強品牌培育,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創建活動、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推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企業創建活動等。
 
18.種植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實施種植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12-2015年,農業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在甘肅、新疆(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10個省(區)的229個縣(區、團場)累計投資9.01億元,實施以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為主的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新增殘膜加工能力18.63萬噸,新增回收地膜面積6309.9萬畝。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1.4億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秸稈養畜項目,帶動全國秸稈飼料化利用2.2億噸。2016年,上述項目在調整完善后繼續實施。
 
19.農村沼氣建設支持政策
 
      2016年,農業部擬會同國家發改委繼續支持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項目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建設,進一步探索創新扶持政策和體制機制,使農村沼氣工程向規模發展、生態循環、綜合利用、智能管理、效益拉動方向轉型升級。生物天然氣工程需日產生物天然氣1萬立方米以上,鼓勵地方政府增加對試點項目所產生物天然氣全額收購或開展配額保障收購試點。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不含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需厭氧消化裝置總體容積500立方米以上,支持能夠有效推進農牧結合和種養循環、實現“三沼”充分利用、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工程項目,重點支持沼氣工程全程智能控制、沼肥智慧化加工應用、帶動附加產業融合發展的項目。
 
20.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13.9億元農民培訓經費,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在全國8個整省、30個市和500個示范縣(含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區)開展重點示范培育,探索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業企業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對象,強化教育培訓,提升創業興業能力。繼續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增培育對象1萬名。
 
21.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政策
 
      2016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6億元資金,支持各地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其中,安排新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專項6100萬元。項目建設以服務主導產業為導向,以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為核心,以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服務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為重點,形成中央地方齊抓共管、各部門協同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農技推廣服務新格局。中央財政資金主要用于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科技示范戶培育、農技人員推廣服務補助等。
 
22.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6年,繼續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工作,全年計劃舉辦170余期示范培訓班,面向全國特別是貧困地區遴選1.7萬多名村“兩委”成員、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和大學生村官等免費到培訓基地考察參觀、學習交流。全面推進以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實用人才認定管理,積極推動有關扶持政策向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傾斜。組織實施“農業科教興村杰出帶頭人”和“全國杰出農村實用人才”資助項目。
 
23.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2016年,國家有關部門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導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穩定發展,主要包括:建立農業部門認定家庭農場名錄,探索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信息直連直報。繼續開展家庭農場全面統計和典型監測工作。鼓勵開展各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
 
24.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國家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加強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支持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積極扶持農民發展休閑旅游業合作社。擴大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范圍,建立風險防范化解機制,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落實國務院“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新設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后,無需再次進行稅務登記,不再領取稅務登記證。2016年,將繼續落實現行的扶持政策,加強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評定一批國家示范社;鼓勵和引導合作社拓展服務內容,創新組織形式、運行機制、產業業態,增強合作社發展活力。
 
25.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國家有關部委將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和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深入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民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經營、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加快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建設,支持示范村鎮培育優勢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進產業提檔升級。
 
26.農業電子商務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農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制定的《推進農業電子商務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兩年一次的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報認定工作,并向農業電子商務傾斜。農業部與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供銷合作社基層網點、農村郵政局所、村郵站、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等改造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對接電商平臺,重點推動電商平臺開設農業電商專區、降低平臺使用費用和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等,實現“三品一標”、“名特優新”、“一村一品”農產品上網銷售。 2016年自治區確定了32個縣(市)為自治區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將從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政策環境、培育市場主體、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注重品牌培育擴大網上銷售規模、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加大人才培育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孵化等方面加大對示范縣、鄉、村的扶持力度。
 
27.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
 
      2016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從國情出發,要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要堅持規模適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經營規模,又防止土地過度集中;要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引導農戶自愿互換承包地塊實現連片耕種。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
 
28.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政策
 
      按照縣域試點、省級統籌、行業指導、穩步推進的思路,選擇部分具備條件的地區,針對公益性較強、覆蓋面廣、農民亟需、收益相對較低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糧食烘干、集中育秧、統一供種、動物防疫、畜禽糞便及廢棄物處理等普惠性服務為重點,圍繞購買服務內容、承接服務主體資質、購買服務程序、服務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機制等,引入市場機制,開展試點試驗,創新農業公益性服務供給機制和實現方式,著力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服務供給體系,提升社會化服務的整體水平和效率。
 
29.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政策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新形勢下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護農民土地權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2016年,中央繼續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選擇河北、黑龍江、內蒙古等10省(區)進行整省試點。要求健全相關制度,強化質量監管,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做細做實。自治區確定在繼續完成2015年14個縣(市、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基礎上,選擇哈密市伊州區、奇臺縣、吉木薩爾縣、霍城縣、察布查爾縣、裕民縣、烏蘇市、布爾津縣、溫泉縣、焉耆縣、和靜縣、博湖縣、溫宿縣、新和縣、阿克陶縣、葉城縣、澤普縣、洛浦縣等18個縣(市、區)為2016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縣推進試點縣(市、區),累計完成確權頒證面積1400萬畝。
 
30.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對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實行物權保護;對經營性資產,要堅持試點先行,由點及面,重點是將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更好地保障農民的集體收益分配權,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功能,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保障農村產權依法自愿公開公正有序交易。
 
31.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政府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進行獎勵或補助的政策,財政獎補資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級以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安排。獎補范圍主要包括,農民直接受益的村內小型水利設施、村內道路、環衛設施、植樹造林等公益事業建設,優先解決群眾最需要、見效最快的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財政獎補既可以是資金獎勵,也可以是實物補助。
 
32.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3大類,共15個品種,覆蓋了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以及棉花、糖料作物、畜產品等,各級財政對保費累計補貼達到75%以上,其中中央財政一般補貼35%-50%,地方財政還對部分特色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構建了“中央支持保基本,地方支持保特色”的多層次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體系。2016年初,財政部出臺《關于加大對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的通知》,規定省級財政對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高于25%的部分,中央財政承擔高出部分的50%。政策實施后,中央財政對中西部、東部的補貼比例將由目前的40%、35%,逐步提高至47.5%、42.5%。
 
33.財政支持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政策
 
      2015年,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121號),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覆蓋全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為農業尤其是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切實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央財政利用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資金對地方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提供資金支持,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應優先滿足從事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需要,對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業信貸擔保余額不得低于總擔保規模的70%。在業務范圍上,可以對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糧食生產經營的信貸提供擔保服務,包括基礎設施、擴大和改進生產、引進新技術、市場開拓與品牌建設、土地長期租賃、流動資金等方面,還可以逐步向農業其他領域拓展,并向與農業直接相關的二三產業延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4.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政策
 
      2016年,國家繼續支持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進一步擴大在農民合作社內部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范圍,不斷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在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的前提下,以具備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為依托,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引導其向“生產經營合作+信用合作”延伸。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35.農墾危房改造補助政策
 
      農墾危房改造于2008年先期在中央直屬直供墾區啟動實施,2011年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農墾,以戶籍在墾區且居住在墾區所轄區域內危房中的農墾職工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助對象。2011年,農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印發了《關于做好農墾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見》(農辦墾〔2011〕2號),明確了改造原則、標準、實施程序、部門職責等政策內容。2016年國家將繼續實施農墾危房改造,擬在15個墾區改造危房17.6萬戶。中央財政資金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分別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每戶補助1200元。
 
36.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6年繼續加大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政策支持力度,著力將示范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排頭兵、農業改革試驗田、區域農業展示板。一是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投入整合力度大、創新舉措實、合作組織發展好、主導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明顯的示范區安排10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引導示范區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2016年,我區沙灣縣和沙雅縣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享受到此項政策。二是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支持示范區旱澇保收標準農田建設,每畝建設投資不低于1500元,其中中央定額補助1200元。三是探索金融資金支持示范區建設的有效辦法,搞好27個示范區的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試點,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示范區的貸款支持力度。四是開展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推動各類資源、各方要素向示范區集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亚洲v国产v欧美v久久久久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www91一区|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999zyz玖玖资源站在线观看|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 又粗又猛又爽黄老大爷视频|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午夜免费大奶|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无码|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视频|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 日本丰满少妇裸体自慰| 欧美xxxx做受欧美1314|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性欧美牲交xxxxx视频欧美|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不卡| av狠狠色超碰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精品小说|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少妇饥渴偷公乱av在线观看涩爱|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www.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洲| 少妇高潮大叫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