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993-2619922
傳真:0993-2619922
施用有機肥在改良鹽堿地和提高鹽堿地棉花產量方面有重要作用。概述了有機肥改良鹽堿地的機理與效果,總結了施用有機肥對鹽堿地棉花生長和產量效果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鹽堿棉田有機肥施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施用有機肥改良鹽堿棉田的發展方向,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有機肥對鹽堿地棉花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施用有機肥可以改善鹽堿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學特性,增強土壤養分的供應能力,改良植物根系環境,因此能夠減輕鹽堿對植物的不利影響,這對于棉花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棉花出苗時對鹽分非常敏感。當土壤鹽度(電導率)大于400 mS·m-1時,陸地棉出苗會受到明顯的抑制,出苗率僅為58.3%,這可能是鹽堿地植棉產量較低的主要原因。而在鹽堿環境中,有機肥分解釋放的腐殖質能夠刺激植物對水和營養元素的吸收。研究發現,播種前施用有機肥有利于棉花在鹽堿條件下出苗和生根,灌溉水的鹽分含量和有機肥施用量對棉花的出苗速率指數、莖粗、株高和葉面積均有顯著影響,有機肥中腐殖質的含量與鹽堿地棉花的葉片數量和單位葉面積成正比。Cevheri通過研究在非鹽漬和鹽漬土壤條件下不同化肥和有機肥對棉株性狀的影響,發現施用蚯蚓糞肥的根系干物質質量最高,說明在鹽漬土壤中施用有機肥對植物根系的發育有積極影響。
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酸、氨基酸等有機物質,可以有效促進地上部葉片的生長發育,減少因養分吸收不足導致蕾鈴脫落現象的發生。Wu等比較了不同有機肥對鹽堿棉田的改良效果,研究發現:有機肥可提高鹽漬土中棉花葉綠素含量和光合特性;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從而增強光合效率,提高光合產物的積累。徐瑞強等通過研究液態有機肥與氮肥配施對棉花生理特性的影響,發現配合施用有機肥可使棉花生育后期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的下降速率變小,并且能長時間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說明有機肥的施用可以延緩棉花葉片衰老,預防早衰,有利于生育后期維持光合作用效率。
鹽堿地施用有機肥不僅會影響棉花生長過程中對養分的吸收,還會對棉花生物量的合理分配起到積極作用。施用有機肥能增加棉株各器官生物量、促進生物量向各器官的合理分配,從而提高棉花產量。顏安等研究顯示,配施較高比例的有機肥處理對株高和單位面積株數影響不明顯,但其鈴重較不施肥對照和單施化肥明顯提高,從而提高籽棉產量。De Pádua Souza等就鹽脅迫下施用有機肥對彩棉產量影響的研究認為,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可減弱灌水含鹽量對棉花鈴數的影響。孫凱寧等研究顯示,在濱海鹽堿地棉田,增施有機肥可以明顯增加棉花蕾期和花鈴期的果枝數以及花鈴期的鈴數。馮國藝等的研究也表明,有機肥處理下濱海鹽堿地棉花產量構成因素單株結鈴數和鈴重均較對照(不增施有機肥且不進行秸稈還田)顯著提高,從而增加產量。Zhang等在山東濱海植棉鹽堿地長期定位試驗表明,秸稈還田通過降低土壤含鹽量、pH和容重,增加表層土壤總孔隙度、團聚體、根質量密度、總有機碳含量、總氮含量來提高棉花產量,較對照(不進行秸稈還田)增產36.3%。
植棉鹽堿地施用有機肥的方法
春季土壤水分蒸發量較大,鹽堿地土壤易發生返鹽;因此,棉花播種后要及時覆地膜,以抑制返鹽、保濕保溫。在鹽堿地施追肥會破壞地膜,引起土壤鹽分上移,加大銨態氮的揮發,造成養分損失,加之當前農村勞動力普遍缺乏,施追肥會加重田間勞作強度。所以,鹽堿地植棉中有機肥一般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高峻嶺等認為作為基肥,牛糞是首選的有機肥,其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提高土壤透氣性,一般施用量以60~75 t·hm-2較為適宜。
問題與展望
因此,未來施用有機肥改良鹽堿棉田的研究和發展方向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針對按鹽堿地類型開展有機肥改良效果研究較少的問題,今后可側重研究不同類型有機肥對各種鹽堿地改良的機理與規律,建立有機肥料改良不同鹽堿地實際效果的評價體系,全面探究和認識不同有機肥在不同地區、不同鹽堿地類型、不同輪作作物種類的應用效果和機理,以期為今后鹽堿地改良選用不同種類有機肥指明方向。
(2)針對有機肥施用量不易把控的問題,可以將不同來源種類的有機肥進行統一規范化處理,定量分析有機肥中氮、磷、鉀、有機質、微量元素等養分含量,同時加入有益微生物,研制高附加值的專用型/多功能新型有機肥產品,以滿足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長需求。
(3)將施用有機肥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相結合。在綠色農業發展理念下,積極應用測土配方技術指導農業施肥工作,根據土壤類型、作物類型、有機肥種類等進行科學施肥,將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并建立配套施肥技術,從而實現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盡量降低有機肥施用帶來的環境風險,同時探索能改良土壤鹽漬化并提高棉花產量的專用有機肥配方與配套技術。
轉載自中國棉花